🔧 一、技术创新与专利突破
深圳风向标获汽车电子电路实训装置专利(2025年6月10日)
深圳风向标教育研发的“汽车电子电路实训装置及其系统”获国家专利授权(CN222965747U)。该装置通过主控电路、模拟电路和检测电路联动,模拟真实汽车电子系统,支持高压安全急停、元器件状态检测及故障提示功能,显著提升教学实操安全性及实用性。该公司已拥有101项专利,深度参与1995次招投标项目1。
🏭 二、产教融合实践进展
长春打造“工厂进校园”教学模式(2024年9月至今)
长春汽车职业技术大学与一汽模具共建工业4.0标准生产线,年产红旗车型部件10万辆份,产值超2000万元。学生通过400学时课程学习PLC编程、工业机器人调试等技能,企业工程师驻校授课,实现“毕业即就业”。长春市成立汽车产业集群产教联合体,联动120家企业与院校共定培养方案3。重庆理工推动“教育出海”(2025年5月)
依托“渝车出海”项目,重庆理工大学联合柬埔寨等“一带一路”国家高校成立产教协同共同体。开发双语课程《国际市场营销》,输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体系,并合作建设热管理联合实验室,助力中国汽车技术标准国际化7。
🎓 三、人才培养机制创新
丰田成立软件学院培养AI人才(2025年5月22日)
丰田联合爱信、电装等5家企业启动“丰田软件学院”,开设100门课程覆盖AI算法、数据安全及ADAS实车测试。采用“现地现物”教学法,学员需将自编程序部署至实车验证,强化“汽车制造者思维”。
人大代表呼吁课程动态迭代(2025年3月)
全国人大代表朱华荣(长安汽车)指出,传统车辆工程课程仅少数覆盖智能驾驶、车规芯片等前沿技术,建议高校每年更新30%课程,设立“智能电动车辆”一级交叉学科,推动机械课程向软件算法、电子电气架构转型6。
🌏 四、行业政策与校企合作
产教融合长效政策亟待完善(2025年3月)
全国人大代表刘辉(江铃汽车)调研发现,职校实训设备滞后企业产线迭代,呼吁通过税收抵免、认证制度激励企业参与教学。建议建设区域性数字平台,动态匹配产业需求与专业设置。广汽埃安高层换帅影响合作布局(2025年6月)
冯兴亚卸任广汽埃安董事长,由閤先庆接任。此次人事变动或影响广汽旗下新能源板块与院校的产教合作方向。
🚌 五、科普与公共服务创新
杭州推出“反邪教科普车”(2025年6月)
浙江淳安县将K003路公交车改造为流动科普车,车内播放智能驾驶技术短片并发放《反邪教手册》,日均触达超1000人次。该模式将汽车科技普及与公共服务结合,拓展教学设备社会价值。